在日常工作中,保安承担着维护秩序、保障安全的重要职责。然而,在履行职责过程中,有时会出现导致他人人身损害的情况。这种情况下,准确区分故意伤害与过失致人伤害,不仅关系到保安个人的法律责任认定,也对公司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有着重要意义。
一、案例引入
案例一:
案号:(2019)京0107刑初278号
被告人钱某系北京京都护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聘用的试用期保安。2019年5月9日5时许,被告人钱某跟随其所在的公司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北辛安特钢宿舍37排2号协助执行强制拆除房屋任务时,遇被害人倪某1及其父亲倪某2暴力抗拒。被害人倪某1被保安人员控制后,被告人钱某用拳殴打、用脚踢踹倪某1身体,致其左侧4-9肋骨骨折、胸部软组织损伤等伤情,经鉴定为轻伤一级。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认为,被告人钱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致一人轻伤,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,依法应予惩处。
案例二:
案号:(2021)川0105刑初621号
被告人李某系杰安保安公司保安队长,被告人陈某、邓某均系杰安保安公司保安队员。2020年3月11日上午,三被告人在清溪雅筑小区一号门查验出入人员体温和出入证,当日上午10时50分左右,被害人袁某欲从一号门进入小区,因未出示出入证,陈某示意其先在一旁等一下,后袁某趁其不备直接往小区里面走,被李某、陈某、邓某发现后,立即予以阻拦,在此过程中,李某拉拽袁某左臂,陈某、邓某推其后背,致袁某倒地,后脑勺受伤。稍后,袁某起身自行回家。当日13时左右,袁某因外伤致头痛头昏到成都金沙医院急诊就诊,随后,转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继续治疗。后经四川华大司法鉴定所鉴定构成重伤二级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认为,被告人李某、陈某、邓某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,其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。
这两个案例,鲜明体现了不同主观心态下保安履职致损的不同法律后果,也凸显了准确区分故意伤害与过失致人伤害的必要性。
二、故意伤害与过失致人伤害的法律界定
(一)主观故意的差异
1.故意伤害的主观心态
故意伤害,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,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。这里存在两种主观故意形态: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。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积极追求伤害结果的发生。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虽然没有积极追求,但对伤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。案例一中的保安钱某在处理纠纷时,对被害人拳打脚踢,体现了其主观上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发生,对危害后果持积极追求或漠视态度。
2.过失致人伤害的主观心态
过失致人伤害,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,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,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,以致发生这种结果。过失又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。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却因疏忽未预见。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。案例二中的保安李某、陈某、邓某拉拽、推搡被害人致其倒地的,主观并不希望伤害结果出现,只是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导致。
(二)行为表现的不同
1.故意伤害的行为特征
故意伤害行为往往具有主动性、攻击性和针对性。行为人通常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实施伤害,手段较为直接、暴力。如案例一中保安钱某对被害人用拳殴打、用脚踢踹,属于主动且暴力程度较大的行为。
2.过失致人伤害的行为特征
过失致人伤害的行为并非行为人主动追求伤害结果,而是在正常的生产、生活、工作等活动中,因未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而导致他人受伤。案例二中的保安陈某、邓某拉拽、推搡行为,不属于暴力攻击行为。
(三)法律后果的区别
1.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
故意伤害他人身体,根据伤害程度不同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:
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重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同时,故意伤害案件中,行为人除了承担刑事责任,还需对被害人进行民事赔偿,包括医疗费、误工费、护理费、残疾赔偿金(若造成残疾)等一系列费用,以弥补被害人因伤害遭受的经济损失。此外,轻微伤虽不构成犯罪,但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,如罚款、行政拘留等,同时也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
2.过失致人伤害的法律责任
过失致人伤害,只有在造成他人重伤的情况下,才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。若过失行为未造成重伤以上后果,一般不构成犯罪,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,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。
三、司法实践中的认定要点
在司法实践中,准确区分故意伤害与过失致人伤害并非易事,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:一是行为动机。故意伤害往往有明显的动机,如报复、泄愤等;而过失致人伤害一般不存在伤害他人的动机,多是由于疏忽或不注意。二是行为方式。故意伤害通常手段较为恶劣,伤害力度较大;而过失致人伤害的手段往往是在正常活动中的不当操作或疏忽行为,力度相对较小。三是事后表现。故意伤害者事后可能存在逃避责任、对伤者不闻不问等情况;而过失致人伤害者往往会积极救助伤者、主动承担责任。
综上,故意伤害与过失致人伤害在主观故意、行为表现、法律后果以及司法认定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。保安履行职责过程中,准确区分故意伤害与过失致人伤害,是公正司法和合理认定责任的关键。
对于公司而言,应提升保安的履职能力和规范程度,减少因保安履职不当导致的人身损害事件发生,降低公司的法律风险,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秩序。
作者:刘丽芳